新闻中心
ku酷游官网入口电动化加持成都新能源汽车聚力“狂奔”
ku酷游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2月8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92次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等议题。会议强调,要坚决抢占发展先机,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赛道、新领域,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成渝联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速产业建圈强链,大力招引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关键核心项目,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创新研发支持,鼓励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购置新能源汽车,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直以来,成都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来抓。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紧抓新能源转型升级机遇,抢占智能网联风口,不断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圈强链,全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签约重大项目55个,总投资1543亿元。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就企业矩阵而言,2022年成都全力支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朋友圈”越来越大。瞄准一汽、丰田、吉利等汽车大集团,推动深化战略合作,签订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项目、司凯奇全球总部项目、中车绿色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项目等,推动沃尔沃、神龙、一汽大众等企业投放新能源车型。
“链主”企业充分发挥聚合带动效应,大力引进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深化整车配套体系,打造安全稳定产业链,致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围绕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成功吸引落地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总计超200GWh的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引聚华川电装、凯迈科技、航天世源等30余家企业。
顶尖优质平台团队落户,聚焦探索关键前沿技术。全市共汇集创新团队10余个,高端软件人才约15.7万人,技能人才30余万人。随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相继落户,成都将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企业、产业联盟等协同效应,加快打造车载智能系统研发生态,支持顶尖科技创新团队及龙头企业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助力成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成都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约46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市汽车总量的比例提升至6.8%,排名全国城市第六,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目前,成都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7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水平突破60%,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成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8万个,充(换)电站2300余座,位居全国第五,基本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传来好消息。1月底,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当前,成都正按照通知要求,逐项对标梳理,抓紧制定申报工作方案,积极争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在成都,纯电动公共交通车辆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萌嘟嘟”“蓝金刚”“熊猫妹儿”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新能源公交车备受成都市民青睐。去年,成都投放数千辆纯电动的新能源公交,中心城区“5+1”区域的公交车已基本都换为纯电动的新能源公交。出租车方面,成都大力推广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巡游出租车被称为“成都绿”。
跑得快还要跑得稳,为助力新能源公共交通“续航”,推动公共领域电动化加速,成都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备。2月9日,成渝电走廊充换电重卡项目首发仪式在成都举行,全国首座高速公路重卡充换电一体站——成渝高速资中停车区充换电站正式建成。据悉,成渝电走廊充换电重卡项目是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新能源重卡充换电一体化走廊,新建6座重卡充换电站,打造成渝电走廊。
据蜀道新能源公司事业二部副总经理刘涛介绍,此次建成的充换电站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均达到新能源重卡要求,换电过程仅需3至5分钟,自动换电成功率达99%,24小时内可完成换电次数最高为168次,有效解决新能源重卡中长途补能难题和续航焦虑,可节约物流成本30%。
“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是促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成都汽车产业联盟秘书长邓小亮介绍,目前成都公交、出租、共享汽车、城市轻型物流配送、驾考等领域车辆基本实现电动化,公务和执法执勤、驾培、网约、通勤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升,环卫、渣土和混凝土运输等重型车领域加速电动化。当前,成都正多措并举,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支撑。
根据《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送审稿)》(简称:《实施意见》),到2025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意见》从4个方面明确11项任务,其中明确将推进执法执勤和公务用车电动化、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鼓励私人领域车辆新能源化,争创成渝世界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